救恩小學不做TSA 奴隸 校長:學生不能催逼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5/10/31 09:20

最後更新: 2015/11/02 12:10

分享:

分享:

全港性系統評估(TSA)被指令學生操練成風,引起家長關注。救恩學校小學部上周五(30日)向家長表明本學年開始不參加TSA。

救恩不考TSA

為甚麼不考TSA?救恩校長陳梁淑貞早前接受《經濟日報》訪問時表示,

TSA 屬較機械化的學習評估,跟我們不同,較重視題型,由於是全港性評估,不會處理差異,對我們的學生來說,英文太淺,卻要花時間適應題型;
 

中文卻很深,老師又要追趕令學生跟上進度,學生有學習差異,不能催逼,應有個人的過程、範圍。

任由學生創作

只要走過救恩學校(小學部)每一年級的班房,都會很好奇,為甚麼這裏由低至高年班的學生,那麼喜歡自己份功課 — 張貼在門外的牆壁,是很尋常的術科功課,一年級繪畫自己面孔,用短句介紹自己,每隻字也用上不同顏色:

他們很喜歡繪畫,特別是低年級最喜歡加插圖畫,我們也任由學生創作。

考試也要有裨益

學校一直在功課設計朝着創意學習方向,與 TSA 題型是兩回事,陳梁淑貞覺得就算參加考試,也要對學生有裨益。

不是說這個考試一無是處,當中有分析,看個別題目的學生表現等。不過,看到學校、家長的反應,事實上最後會令孩子遭殃。

她舉例說,TSA 有口試,常規課程根本不會如此訓練學生。

機械式操練會扼殺創意思維,那麼,功課設計又怎樣加強學習興趣?

按個人差異學習

學校小一、小二的功課大多在每科課堂內完成,就算是六年級,回家的功課量預計完成時間最長約個半小時,只是有些學生會就喜歡的習作,花更多時間去做;考試前亦較少功課,讓學生溫書。

而功課設計以貼近能力、興趣為主,主要讓學生有時間閱讀,亦是梁校長強調以閱讀來學習(Read to learn):不用做讀書報告,利用遊戲活動,老師自然會知悉哪位學生有閱讀習慣。

老師有教學生怎樣欣賞圖書,發掘閱讀樂趣,很自然學生會去睇,是學校配套令學生不可以不看書。

這種「功課」,是要學生有課餘空間才行。

小一功課戰

不過,現時大部份小學的功課繁多,連家長也感到壓力。

在職媽媽陳太的兒子希希就讀小一,小朋友每日的功課要做到晚上 9 時至 9 時半,才可上床有親子時間。

對比其他區內學校,他已經不算多,每科各一至兩項,當中有抄寫,中文練字型要抄上最多 8 次,還有英文 Copy Book……他已經是很專注的小朋友,也要用上個半至兩小時完成。

幸運的話,他該可於放學後有 1 小時的遊戲休息時間,待她回家檢查功課、溫書。她坦言將來功課只有愈來愈多,惟有減少遊戲時間,同時希望兒子更獨立、專注去面對功課。

已經無興趣班,真係唔知點樣可以去上興趣班,我有壓迫感,不敢鬆懈……其實,他的學校已經不算區內催谷那一種。

TSA 是甚麼?

全港性系統評估(TSA) 是政府為了評估小三、小六及中三學生在中、英、數三科基本能力水平而設的評核試。

教育局會每年向學校報告其學生的TSA達標率成績,並用在評量學校表現。

根據考評局的報告,以小三的TSA 為例,分別有中、英、數三科。

去年的數學科試卷考核加減乘除、分數及容量等,作答時限為40分鐘,共有38題。

雖然當局表明TSA 不用操練,有家長表示學校仍有「加操」學生。

「爭取取消小三TSA」活動發起人金先生早前接受TOPick編輯訪問時指,TSA考試有獨特模式,與學校校內試、升中呈分試的試卷完全不同,學校為了令TSA達標率更高,唯有額外「加操」學生,或者將TSA的訓練滲入平時考試及功課中。